哲学是什么?学校里的哲学定义我不认同。哲学不是一种知识,是无法“学”到的,大学里的哲学专业和哲学课,只是去研究别人的某些抽象总结出的哲学观点,更象考古学,而我的理解不同:哲学一定是针对自己的,仅可以从别人那里了解一些观点事例,它们可能会较深程度的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形成自己的新的哲学思想。
我的观点,哲学就是自己人生中所有阅历经验思想的总和。总和又是什么?总和包括两部分动作,整理和规则提取:把共性的人生经历模糊的归并,非重要经历丢到记忆死角,重要记忆加入大脑热点记忆中,每当共性归并记忆到达临界点后,就对这批相似的记忆提取出一些不同重要级别的规则。这种种不同级别的规则,各种不同重要级别的阅历记忆,就是哲学!哲学会指导自己的所有行为,任何新事态出现时,哲学会给出共有哪些选择项,规则和热点记忆会给出自己最可能做出的选择,当然,人类的进化规则和你的人性会做出此时是否需要突变的做出另类选择(任性一把?莫名其妙的做了奇怪的选择?情绪化?感性?或者这些都有吧。),总之,哲学最终指导你做出选择。
人性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人作为一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属性。有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做的任何决定,都是他在当时的情形下,以他当时的信息量、当时的价值观中,做出的最好选择。我基本认同这个观点,但是这里忽略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突变行为,突变行为一定不是当时的最优决定,但是根据DNA决定了此时有必要做出这种虽然不是最优决定,但可用于探索新的更优决定。就像遗传算法中的基因突变,或者蚁群算法中少量蚂蚁的探索行为。所以,一个人的决定大都是当时他所能做出的最好决定,少量可能不是的最好的,但是依照其人性是有必要的探索性决定。
所以,人类作为群体进化到现阶段,宏观上个性上的差异并不明显,就是说,大家的人性差不太多。微观上,每个人之间的DNA不同,即使是新生婴儿,有的婴儿生来就更喜欢冒险,可能每五次或者每十次决定中,就有一次是非最优决定。有的婴儿可能生来保守,一百次决定中才有一次轻度的非常规试探。后天也会对人性产生影响。生来喜欢冒险的婴儿,如果每次冒险得到的结果都优于之前的结果,就会强化他的冒险精神,反之他会变得更保守。同样,有人可能经历过一千次相似经历后才会去整理提取规则,有人可能一百次就会去做,如果提取出的规则总是有好的正效果,就会强化这一趋势。我发现最近两年到合肥闲了后,是越来越爱干这事了,当然是非被动式的整理。
哲学形成中是靠着人性来指导的,当然哲学也会反过来影响人性。哲学形成中的归并,整理记忆,提取规则,都是人性在起作用。人性很复杂,所以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到现在与人相比还相差很远,毕竟是久远的进化。人性强调比较,没有什么绝对化的东西,一切因素都有权重,以及修正权重的规则。人的记忆在不停的通过五官来记录新东西,但人性在左右这些记忆,会删除一些,把一些记忆放到大箱子里,把相仿的放在一起,只记录有代表性的几个,把一些权重高的放到最容易访问的记忆里。使用记忆时,会自动的在速度和正确率上取最优解。在现实与自身不协调时,会适应现实,并在这个过程中缓慢的调整记忆和规则,所以,越不协调时越容易自我产生催眠效果。 哲学和人性,是唯一指导我们思想、决定的两个因素。
让我们从股市中去验证这个观点。哲学上人们大不同,因为哲学主要受制于阅历,但是人性差异却没有那么大,因为人性主要来自于亿万年的进化,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自动趋利避害,自动获取最优,将导致人性害怕风险,在现实与自己的希望不同时,会通过强化希望来使自己坚持下去。这些在股市中都是庄家算计散户的惯用招,而且永不过时。骗子骗人时也是如此,利用人类进化过程中寻找最优解的惯性设套。所以有许多炒股高手说,如果你在后天没有克服人性中最共通的东西,就不要来炒股,譬如喜欢短期记忆的比较,忽视长期数据;短期风险出现时会忽略客观数据;希望与现实不符时用希望来催眠自己;天上掉馅饼时欣然接受等。